专业建设
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705)
主要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平板显示技术、显示器件驱动技术、触摸屏技术、数字视频技术、电视机与显示器原理、光电探测技术、通信技术(含无线及光纤)、激光原理与应用、光伏应用技术、嵌入式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智能家居设计、工程光学、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光电信息物理基础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简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我校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的指导精神,主动适应长江经济带、合芜蚌自主创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战略设置的新兴工科专业。该专业隶属于安徽科技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代码为080705,专业的学制为4年,授予工科学士学位。该专业现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切实秉承学校“服务地方、辐射周边乃至全国,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的办学理念,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着力夯实社会所需要的光电信息类人才的培养,努力打造以现代光电高科技人才培育为特色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在课程体系中创造性地整合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方向、个性化拓展和创新创业教育五大模块有机融合的“五位一体”特色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的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当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全体教师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从严执教,自觉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准则,展现出了良好的道德风貌和精神风貌,近三年专业教师严格落实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制度文件,多位老师获得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其中李勇老师获得校级师德标兵、郭明磊老师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教师称号。
近年来,本专业坚持专业教师规模与结构协调发展,并初步建成一支以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富有创新活力的专业学科结构合理的优质师资队伍。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教学基本功,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在国家部委、省级、校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共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5项。近三年专业教师主持各级教学研究项目21项,且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9项;近2届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共3项。初步形成了基于光电新材料研究方向的特色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近三年专业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专业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二类以上学术论文30余篇。
实验室介绍:
光电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由原光电技术实验室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合并建成。专业实验室建设完成了“电路分析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室”、“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工程光学实验室”、“光电技术实验室”、“光通信实验室”和“光电探测技术实验室”、“激光原理实验室”、“平板显示实验室”、“光伏技术实验室”、“数字视频技术实验室”、“电子工艺与电路板制作实验室”等19个;大学物理实验室建有常规实验室16各和演示实验室1个,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占地200平方米,能开设56个演示实验项目,同时还配备了两台柜式触摸屏、一套演示物理实验导学系统软件和一套高新技术系列片,总投资39万;中心还建有3个专业实习基地等丰富的教学基本设施,资产总值100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为本专业“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
实验中心目前承担着全校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和光电信息科学工程专业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实验中心每年平均开设课程30余门,为3000多学生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年平均实验人时数在50000以上,实验开出率达100%。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先进教学理念,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正确处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基本技能与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等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融注艰苦奋斗精神,强化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本专业非常重视校企共建实验室或产学研实践平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与北京杏林睿光科技有限公司、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电研究所、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武汉光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大青鸟(合肥一元)中心、课工场(蚌埠一元)授权培训中心六家公司建立了校企共建实验室或产学研实践平台共六项。本专业与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了光电技术实验中心,学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邀请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深谷学院资深工程师为专业学生授课,所授课程分别为专业技能训练和企业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教学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主要课程:
1.《工程光学》
《工程光学》是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获批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工程光学》课程从光波、光线和成像等几何光学的概念出发讲述了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基本规律,探讨了近轴球面光学系统、理想光学系统和平面镜及棱镜的成像性质和规律,分析了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及像差理论,讨论了常用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成像性能和分辨率。从波动的角度介绍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探讨光的波动理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工程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系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熟练掌握有关光学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能够自行选择配件组装常见的光学系统并进行相关的测量,能够利用zemax软件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成像光学系统,为学习光电子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通信与光网络等课程和从事光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熟练掌握光的波动理论及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用实验方法研究光学现象和解决实际光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介绍我国近年来在工程光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明确自己的职责,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2.《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度学和光度学、激光产生的物理基础及其工程应用;激光束在大气、电光晶体、声光晶体、光纤等介质中传播规律和特性;激光束的电光、声光、磁光调制原理、结构、参数和技术特性;光电探测器件的物理效应、原理、结构和特性以及技术应用;光电成像的基本概念、原理、结构和综合特性以及工程应用;光电显示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和显示器技术等部分。课程旨在对光电子核心技术及其紧密相关的技术进行传授,着重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培养,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光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光原理与技术》
《激光原理与技术》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从事与光学和光电子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辐射理论概要与激光产生的条件、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激光器的输出特性、激光的基本技术、典型激光器介绍和激光在精密测量、加工、医学、信息技术、科学技术前沿问题中的应用等几个部分。通过激光原理与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对激光器的物理机理和相关激光技术有较深入的理解,掌握激光相关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重要结论,能够理解把握激光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且能做合理分析,并在解决激光设计的过程中增强逻辑推理、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为以后从事光电子方向工作和科研,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
《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课程是光电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光电探测的基本理论、各类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负载电路的设计、光直接与光外差探测的处理策略、光电成像的特征、光接收机信号探测的基本理论、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及趋势等。采用案例式、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本核心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掌握光电探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光学信号的处理思路,了解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领域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趋势。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夯实坚实的专业基础。
5.《光通信与光网络》
《光通信与光网络》是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是以光通信大容量、长距离和高可靠优势为主线,主要介绍光通信系统原理;光纤的传输理论;光网器件的原理及性能;主要网络技术体制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光通信和光网络技术的未来与发展,掌握光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为进一步学习技术打下基础。注重问题分析和解题技巧的运用,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和高水平理论和应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考录取情况(安徽省内)
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 526;最高录取分数 538 (本科线465,特控线514)
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 494;最高录取分数 512 (一本线482)
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 495;最高录取分数 509 (一本线491)
考研优秀学子(部分)
2016级 檀伟 安徽大学 集成电路
2017级 夏元治 合肥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
2018级 张国庆 山东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
2019级 陈文超 暨南大学 电子信息
2020级 张长江 西北工业大学 光电信息工程
2021级 张翔 安徽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21级 窦荣华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未来就业方向介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立足安徽创新型“三个强省”、面向长三角地区光电信息显示行业,在光电信息显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质量管理、软件开发等岗位就业。广大毕业生秉承安徽科技学院优良传统,在各行各业展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近三年平均升学率16.5%,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超出学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平均值,毕业生就业对口度平均值为70%,且呈现出逐年显著上升的趋势,就业前景良好,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专业技能水平高、富有敬业精神、综合素质强,反映出社会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