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701)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理论与编码、通讯原理、电子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开设专业及实验室介绍
电子工程系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的专业代码:08070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机器视觉创新设计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十多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如机器视觉创新设计实验室采用视觉教学软件XAVIS,集成了将教学和研究融合的机器视觉教学实验系统。机器视觉教学实验室可以作为针对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图像测量、机械测量和检测技术等课程配套的教学实验系统,也可用于开设C语言、现代测控技术等课程教学实验,它配备成熟的机器视觉测量、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工具软件,满足机器视觉类各门课程实验开设的需求。平台提供大量试验实例和包含图像获取、图像处理、模式识别、Blob分析、形态学、3D测量和摄像机定标、双目立体视觉等性能杰出的算法等,该平台的搭建能够为我校工科相关专业提供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部分主要课程简介:
1、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及随机过程、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树立为祖国建设成信息技术强国而努力学习的价值观,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尤其是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及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和设计新的通信系统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有:数字信号处理特点、应用领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描述方法,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理论,数字滤波器结构及设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前沿,领悟科学的魅力,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利用DFT进行信号谱分析,设计和实现数字滤波器等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信息理论与编码:信息理论与编码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围绕通信系统的需求阐述信息论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信息传输理论、建立信息传输系统、掌握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方法,为今后的工程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理论与编码理论已经渗透到无线通信、数据压缩、信息安全、密码学、大数据等各个领域中,该课程为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三)高考录取情况(安徽省内)
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 527;最高录取分数 539 (本科线465,特控线514)
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 486;最高录取分数 498 (二本线427,一本线482)
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 490;最高录取分数 502 (二本线435,一本线491)
(四)考研优秀学子(部分)
2016级 张宁 安徽大学 电子信息
2017级 于成 东北大学 电子信息
2018级 陈龙 暨南大学 电子信息
2019级 霍修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20级 贺文杰 河海大学 集成电路工程
2021级 谢浩然 山西大学 通信工程
2021级 窦心雨 河南大学 光电信息工程
(五)未来就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坚持“立足安徽,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 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饱含家国情怀,兼备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现代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电子系统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未来的就业方向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工程、汽车及汽车制造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工艺制造、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