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体育,皇冠体育平台

志愿者服务展示
    全国研究生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优秀案例二等奖(十):气象防灾减灾,助力乡村振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5年01月08日 10:56 江晓东,张建取 点击:[]

    1.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大气科学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农业气象领域科研优势突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皇冠体育,皇冠体育平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生气象为农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气象防灾减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系列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团队师生在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5省份,进企业、走基层、进田间、下乡村,调查农业农村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系列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助力乡村振兴。

    2.创新思路与特色做法

    2.1创新思路

    为有效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切实提升成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志愿服务团以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要求为依据,以“调查研究—需求分析—志愿服务”为路线,实地调研气象与农业相关单位,聚焦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开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与科普宣传,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引领学子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undefined 

    1 乡村志愿服务行动路线图

    2.2 特色做法

    1)多层次气象业务部门调研,聚焦农业气象防灾减灾

    为保证志愿服务活动顺利高效开展,志愿服务团的师生们深入基层,走访气象业务单位、气象装备生产企业、农业企业、社区与农户,通过座谈、实地调查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聚焦乡村振兴中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需求,梳理、分析和整合调查材料,为志愿服务活动奠定基础。

    气象业务部门制作和发布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部门。为深入了解气象业务部门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和精准农业防灾减灾预报产品,志愿服务团分别赴河南、安徽和江苏气象业务单位调研。在河南省气象大数据中心、气候中心和气象台,团员们了解了省级天气及农业气象预报、生态气象服务、气候变化的定量化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气象业务,听取了2023年豫南小麦连阴雨灾害与三夏农业气象服务的总结汇报,并与农业气象专家进行了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专题会商。在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团员们参观了农业气象试验田、智能农业气象观测场,了解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在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团员们参观了安阳国家一级基本气象观测站,并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安徽六安气象局、合肥农业气象试验站,团员们调研了设施农业和水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参观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在南京六合区气象局,团员们围绕气象预报与预警、农业气象、生态环境气象、文化旅游气象等气象服务与预报员进行了探讨。通过省、市、县各级气象业务部门的调研,团员们获取了真实的调研资料,为做出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undefined

    2 与河南省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专家座谈

    undefined 

    3 与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签署共建协议

    undefined 

    4 在鹤壁市农业气象站调研

    undefined 

    5 参与农业气象预报流程

    undefined 

    6 在南京六合区气象局调研

    2)走访不同类型企业,了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需求

    为了解我国气象与生态环保领域观测设备的发展动态,团员们调研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团员们参观了公司仪器对比观测场、测试计量实验室,询问了农业和物候自动观测站在农业气象智能化观测中的应用情况,X波段天气雷达等产品在灾害性天气预警中发挥的作用,还就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中仪器观测保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undefined

    7 团队成员在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一)

    undefined

    图8 团队成员在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二)

    为了解现代农业生产企业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团队们调研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粮作示范基地,南京市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朱春华介绍,农场与当地气象台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精准农业气象服务优化了农业生产决策、提高了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团员们还了解了农场的秸秆还田、稻鸭共作、绿色薄膜覆盖等绿色生产技术。团员们意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及时的农业气象服务,农业不再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但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灾种的农业气象服务仍有待于进一步研发。

    undefined

    图9 团队成员在春华家庭农场调研(一)


    undefined

    图10 团队成员在春华家庭农场调研(二)

    3)进社区、访农户、入田间,调查农业生产情况

    为深入了解农业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技术应用以及农业气象的服务效果,团队成员深入村镇社区,了解农业生产中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的需要与应用;发放问卷,调查农民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认知水平;进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应用现状,深刻直观的了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形成调查总结报告,为提高气象农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建议。

    undefined 

    11 团队成员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undefined

    12 团队成员深入农田进行田间调查(一)


    undefined 

    13 团队成员深入农田进行田间调查(二)

    4)发现生产技术难点,开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究

    通过调查报告,团队开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宁波茶叶生产的早春霜冻、夏季热害和冬季冻害三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团队成员分析了灾害发生的时空特征,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确定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宁波市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为宁波茶叶生产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评估江苏雪灾对种植业危害程度,团队成员将气象资料与江苏各县区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资料相结合,构建江苏省种植业雪灾风险评估模型,为冬季种植业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指导。针对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温室高温高湿农业气象灾害,团队成员在梅雨季节温室内开展试验研究,基于观测的气象数据和蒸散模型,评价了不同蒸散模型的适用性;基于不同灌溉处理作物的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指标,提出了梅雨季节温室生产的最佳灌溉策略,为梅雨季节温室生产和环境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undefined 

    14 宁波市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年代际变化

    undefined 

    15 江苏省种植业雪灾风险等级

    undefined 

    16 团员们调研梅雨季节温室生产

    5)针对生产需求,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技服务与科普宣传

    在调研的基础上,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结合地方生产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结合新沂特色水蜜桃产业,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为“甜蜜经济”保驾护航的科普活动,为水蜜桃种植中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建议,提升一线人员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开展“甜蜜讲堂”,组织开展社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面向中学生开展“科技启蒙少年成长”科普活动,科普新沂地区水蜜桃种植的气候优势和常见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

    在南京江北新区永丰社区陈庄村,团队成员走家串户、在田间地头面向广大农民发放科普宣传材料,提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在盘城社区,团队成员开展“青山绿水”科普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帮助居民们更清楚地了解气象灾害知识和节能减排必要性,提高民众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视程度。

    在四川阿坝松潘,结合我国首个生态日,团队成员们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签署气象防灾减灾倡议书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民众防灾减灾、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undefined 

    17 团队成员与水蜜桃种植基地经理进行交流

    undefined 

    18 团队成员为青少年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


    undefined

    19 团队成员在南京盘城社区进行科普传(一)

    undefined

    20 团队成员在南京盘城社区进行科普传(二)

    undefined

    21 团队成员在南京盘城社区进行科普传(三) undefined

    22 团队成员在四川阿坝松潘集市进行气象科普宣传(一)


    undefined

    23 团队成员在四川阿坝松潘集市进行气象科普宣传(二)


    6)牢记初心使命,弘扬时代新风

    团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嘱托,践行气象人的初心使命,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新风。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团员们参观革命纪念馆,传承红色文化,参与村镇、社区义工活动,手绘美丽乡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我国气象发展历程,展现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气象跨越式发展历程。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及生态科普基地,团队成员为中小学生讲解气象发展史和农业气象知识,寓国情教育于知识讲授中,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undefined 

    24 在社区讲述中国气象发展历程

    undefined 

    25 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undefined 

    26 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

    undefined 

    27 手绘美丽乡村

    undefined 

    28 参与养老院环境清洁

    undefined 

    29 中小学生参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及生态科普基地

    undefined 

    30 团队成员为中小学生科普农业气象

    3.成果实效

    3.1 学以致用,夯实专业技能,增强自信

    在乡村志愿服务活动中,成员们深入气象业务部门、社区、乡村和农田,开展了多元的专业调查和实践活动。团员们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志愿服务,深刻体会了气象服务乡村振兴的紧迫感和成就感,进一步培养了团员们的“三农”情怀,加深了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坚定了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决心。

    3.2 激发科研意识,提高双创能力

    志愿服务活动中,团员们发现农业气象服务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在《中国瓜菜》、《中国农业气象》、《气象科学》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获两项国家二等奖,团队成员们的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3.3 气象科技服务,助力产业兴旺

    团队成员编写的两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研究报告,被当地气象部门作为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应用于气象为农服务中。通过实地的气象科技指导和科普宣传,提高了农户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4 新建校企实践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教学实践

    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的进一步了解,签约建立了两家校企专业实践基地。应用气象学院与河南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导师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业务服务能力。学院在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双方共创研究生培养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化,深化产教融合教学实践。

    3.5科普服务,助力科普基地评估与申报

    志愿服务团成员担任校内科普讲解员,在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参与社会科普服务工作。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及生态科普基地”再次被认定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被认定为第三批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环保科普教育基地,都离不开志愿服务团员们的贡献。

    4.社会声誉

    1)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社会认可

    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技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到乡村和农田,将气象史和红色文化结合,获得了当地村委会和群众的好评,相关服务活动被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微信公众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官网和应用气象学院网站上宣传报道,组织单位(应用气象学院)被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向4位核心成员颁发志愿者证书。

    2)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学校奖励

    团队中成员分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秀指导教师1人。

    5.存在问题及建议

    1)与地方村镇联系存在困难,志愿团队师生与地方人员进行沟通协调消耗大量精力,建议组织联盟和学校对乡村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减少团队成员外联。

    2)受时间、地点和经费限制,除学校驻地外,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有限,建议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以便于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和持续的开展;学校建设“科技小院”,以便志愿服务常年连续开展。

    3)志愿服务受众面窄。目前的志愿服务通常以科普宣传和现场技术指导为主,形式单一,参与人员少,受众面窄。建议利用多种社交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线上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

    4)产教融合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过程是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过程,不仅有专业技术难点,更有社会、人文问题。建议专业实践教学结合生产实践,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案例库,提高产教融合的教学能力。在志愿服务队组成方面,建议多学科融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