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与生物分析》是我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生的前沿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融合生物学、化学、材料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课程以高灵敏、高特异性生物检测技术为核心,系统讲授生物传感机制、分析技术开发及生命科学应用,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部分为生物传感基础理论,涵盖生物分子识别原理(如酶、抗体、核酸适配体)、信号转换机制(电化学、光学、压电传感)及传感界面设计;第二部分聚焦现代生物分析技术,包括微纳材料修饰、微流控芯片集成、即时检测(POCT)系统构建及大数据分析算法;第三部分拓展前沿应用与创新实践,涉及疾病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及可穿戴智能传感设备开发,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与技术创新能力。
课程组由黄守程副教授和邱万伟老师领衔,团队秉持“削枝强干、关注前沿、突破创新”的改革理念,推动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课程以“鲜活案例隐于课堂、创新能力启于竞赛”为特色,通过精选真实科研项目案例(如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技术、重金属污染生物传感器设计),将复杂理论具象化;同时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平台,引导学生从技术优化到产品原型开发,实现“学-研-创”闭环。
课程组教学成效显著,近年来指导学生团队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并多次获评校级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教学中强化“基础精简、前沿深拓”原则,精简传统分析方法冗余内容,重点引入CRISPR传感、单分子检测、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等新兴领域,构建“理论-仿真-实验”阶梯式训练体系。通过校企合作与开放实验室机制,学生可深度参与从传感器设计到产业化落地的全流程,为生物医学与精准医疗领域输送创新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