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安科—小岗周末大篷车”迎来了一群新伙伴,来自4个国家的安科国际学生共赴凤阳县小岗村,通过“两馆、一校、一屋、一场报告”,深切感受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宏大叙事以及作为主要发源地的小岗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4月27日清晨,阳光初上,伴随着徐徐的微风,来自巴基斯坦、加纳、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多个国家的我校农科专业的国际学生,搭乘着“安科—小岗周末大篷车”前往凤阳县小岗村,聆听中国农村改革的故事。
活动中,我校小岗办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共同组织国际学生来到大包干纪念馆,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骑兵”志愿讲解团指导教师孙亚文及成员赵晔、余宜彤的生动讲解,与国际学生一起重温了1978年冬天,18位小岗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鲜红手印的历史情景。当大家看到馆藏的那份“布满红手印的生死契约”时,深切感受到“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以及“大包干”揭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厚重历史。随后,众人又走进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了解了沈浩“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走出展馆,众人驱车来到了小岗学校,在小岗办负责人带领下,深入我校在小岗学校的6个素质拓展班课堂,与小朋友们和我校大学生教员亲切互动,氛围十分热烈。在绿茵场上,多位国际学生与“绿茵少年班”的小学员们展开了“点球大战”,通过激烈的交锋,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凤阳花鼓班”国际学生被大学生教员严格严谨的教学风格所吸引,并多次止不住地为小学员们精彩的舞蹈表演而鼓掌。走出课堂,来到该校“校训石”前,分管校长为众人介绍了皇冠体育,皇冠体育平台小岗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现状及教学特色,并希望安科师生,特别是国际学生能多来小岗学校考察交流。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国际学生来到我校与南京农业大学和小岗村党委共建的“耕读书屋”中,我校图书馆采编部主任葛园园为国际学生讲解了耕读书屋的建设意义,介绍了书屋文献藏书和文献资源建设的理念与方向,勉励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特别是鼓励国际学生要充分利用留学期间的宝贵时间“多听、多学、多看、多思、多练”,为自己家乡的乡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交流中,留学生们纷纷上台,介绍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来到中国学习的感受与收获;我校财经学院“安科绿农博士团队”成员介绍了在小岗村开展特色农产品直播营销的基本情况;研究生处和校团委遴选的“支教团”成员介绍了参与支教活动以来的体会和感悟;小岗办负责人用“说文解字”的方式,以“耕”等汉字为载体,解读了中国古代农业智慧及“井田制”的诞生及消亡,并通过书写毛笔字展示了中国汉字的优美造型,在场的国际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拿起毛笔在纸上书写下自己的汉语姓名,并表示回校后要更加努力地练习毛笔字,感受汉字的艺术之美。
下午两时许,“大篷车”活动所有参与人员一道来到安科与小岗共建社区——小岗村小严片区的北广场,共同聆听了由我校人文学院副教授、安徽展翔律师事务所徐国庆律师所作的《村民美好生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伴》主题宣讲报告,报告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围绕村民间借贷、土地流转权益保护、遗产分割、离婚纠纷等现实案例,以案释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村民们听得懂、学得会。国际学生们还与我校保卫处“防诈宣讲团”的成员一起,给参与讲座的小岗村民发放防诈宣传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单行本,发放过程中国际学生感受到小岗村民学法用法的高涨热情以及对国际友人的友善态度。
据悉,本次“大篷车”活动方案还通过我校教务处和图书馆与南京农业大学对应的处室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就未来合作事项达成了初步共识。(特约通讯员:许悦 摄影:吕思琪、张妮、刘美玲 审核:张敬强 编辑:陈明)